2021-09-05 天国之福(一)

  • 【太5:1】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他跟前来。
  • 【太5:2】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说:
  • 【太5:3】“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 【太5:4】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 【太5:5】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 【太5:6】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门徒到他跟前来。【太5:2】他就开口教训他们,

登山宝训是耶稣的门徒培训。我们最近也在寻求什么叫作做主门徒,怎么样才能不抽象、更具体?大使命说,做门徒就是遵守耶稣的教训,并且带领其他人一起遵行。而我想在登山宝训中,耶稣的教导是最具体详细地被记载下来的,所以仔细地领受登山宝训的精意,并且靠着主追求去行,应该就是真正的做主门徒了。

那耶稣为什么要培训门徒呢?耶稣传福音说天国近了,你们要悔改信福音。天国是要悔改的人,信靠耶稣福音的人才能进去。所以耶稣要教训门徒天国的法则,与世上的法则完全不同,刚刚相反。使他们在世上的时候就认罪,悔改,从原来的思维方式、行事为人当中脱离出来,学习认识天国的法则,遵循天国的法则,过一个在地如在天的生活,预备好了有一天进入天国。

八福里八次讲到什么什么人有福了,是8篇蒙福的信息。神的心意是要我们真正的蒙福。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恭喜别人说,你有福了。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状态是有福了呢?一般人认为的福是得到一些好处,比如喜得贵子,工作升迁,财产加增,病得医治,等等。

中国古人对福也有一些独到的看法,比如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一些看起来不好的事,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福分。

圣经这里的 “” 字,是一个很特殊的字。它的希腊文原意是特别用来描述属神的,像神那样的喜乐。什么什么人有福了,首先就是指你能够得到从天上来的神才能有的喜乐。这是一种神秘的喜乐;一种清澈平静、源自内心的满足喜乐,是不受外界影响的喜乐。这跟快乐不同,人间的快乐是依赖外面的变化,好像刚才所说的那些好处。这些固然都很好,但是你可以得到、也会失去。得到的时候是可以获得快乐,但失去时也能够把世界所给予的多变的快乐夺去。

但基督徒却有一种原始出于神的、清澈平静,不受侵扰的喜乐。耶稣说:‘这喜乐,也没有人能夺去。’(约十六22)‘福’所论到的喜乐,可以是饱尝痛苦、经历了忧伤和损失之后仍有的喜乐,无论是生是死都无法把它夺去的。这就是永远与耶稣同行、同在而得来的从上面来的喜乐。八福的伟大就在这里,它宣告什么人什么人有福了,意思就是有从神来的喜乐了。然后才说,因为他们要得到什么。这些福气并不是单单着重将来才能得到的福分,而是现在就能得到,存到永远的“神的喜乐”这个福份,是世界不能将它夺去的。

第一福【太5:3】虚心的人有福了(神的喜乐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虚心这词的希腊文原意是极度贫穷,一贫如洗的人。我们会非常吃惊地看到,耶稣居然称呼这样的人是有福的人。为什么呢?

我们必须小心,不要以为耶稣在提倡苦修主义。单单物质上的贫穷并不是一件好事。耶稣决不会称住在贫民窟里,流落街头,衣食不足,健康没有保证的人为有福。这一类的贫穷,是基督的福音要消除的目标。

这里所说的蒙福的贫穷是指心灵的贫穷,这样的人知道离开了神,在自己的心灵中是一贫如洗,根本就没有活出一个丰盛的生命所需要的能源,要么是在世俗淘金的路上耗尽了灵魂,落到了“穷得只剩下钱的地步”;要么被私欲罪恶捆绑不得解脱,虽然像吸食鸦片者那样暂时享受罪中之乐,但夜深人静又被罪咎感折磨得无法解脱;要么就是追求自己的理想或宗教修行,却依然虚空茫然;要么就是过一天混一天,如同行尸走肉,没有人生目标和方向。因而他转向神来寻求帮助与解脱。

请注意! 并不是每一个心灵贫穷的人都意识到自己里面的贫穷。也不是每一个意识到里面贫穷的人都愿意来到神的面前求帮助。耶稣所说的贫穷的有福人是一些认识到自己贫穷、无助,也愿意谦卑来信靠上帝的人。

如果一个人认识到他自己的无能,全心地信靠上帝,在他的生命中就会出现两件事情;他不再依靠世界上的物质,他还是需要的,但他不再依靠。因他知道世物本身不能给他心灵带来喜乐平安。同时他将完全 ‘依靠’ 上帝,因为他知道唯有上帝才能给予他帮助、盼望与力量。灵里贫穷的人就是那看万事为虚空,看上帝就是他的一切的人。

耶稣说像这样的贫穷人,是属于天国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主祷文里说,‘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看到:神的国度就是指神旨意像在天上那样完全畅通无阻的社会。也就是说唯有遵行上帝旨意的人,才是天国的子民。当我们认清自己的全然无助、无知、无能,而完全信靠上帝的时候,我们才能够遵行上帝的旨意。在信靠中时时顺服。上帝的国度是虚心者的产业,因为虚心的人已经认清没有上帝的时候,自己的完全无助,并已学会了信靠与顺服。所以,第一个福份的意义是:那认识自己毫无力量,全心信靠上帝,并认为唯有这样他才能完全顺服上帝,因而使他成为天国子民的人,有福了。

你是这样的人吗?

我不觉得我已经达到了,我还在路上。因为顺利的时候常常不知不觉又依靠自己的能力和经验。直到遇到自己没办法解决的问题,觉得服事得很累,没有效果,才回到神面前,跪下迫切地仰望神。这个好像是一个循环。遇到困境瓶颈,实在过不去了,跪下祷告,祈求仰望依赖神。经历到神奇妙的带领,在环境中开路,在人心中工作,是自己完全不能掌控的。这个坎过去了。感谢赞美主神不是让我们一直留在困难里,否则我们承担不了。过去这个坎,好像一路又平顺了,慢慢地又松懈了,又靠自己多了,又进入到下一个危机难处,又把我们带回神的面前。人生似乎都是这样,在循环,让爱主的人一次又一次离神更近,更依靠神。唯愿我们每次都能够虚心下来,承认自己的贫穷,再次来到神的面前。

第二福【太5:4】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凡为自己的罪和他自己的不配蒙恩,而感到极端忧伤的人有福了。我们已经看到耶稣的第一个信息就是‘悔改’,人若不为他的罪忧伤,就决不会悔改。比如一个偏离正道的浪子,反叛家庭离家出走,与他一般狐朋狗友吃喝玩乐,纵欲狂欢,直到有一天耗尽了所有,身心灵受到极大的摧残。而他的那帮朋友也离他而去,另寻新欢。当他醒悟过来,拖着疲惫的身体忧伤的心灵回到父母家,想请求父母的原谅;才看见父母所遭受的打击,他们的样子憔悴,心情沉重,为他操碎了心。这时他良心发现,从他的灵魂深处产生了深深的忧伤内疚后悔,他才突然间看到罪恶的真像。

这就是十字架为我们所作的工作。当我们看到十字架,看到我们最可敬的耶稣基督,那100%的神,又是100%的完美人,为了我们被钉在上面;我们必定会说:‘这就是罪恶所造成的结果,罪能够拿走世上最可爱的生命,使他被压伤在上面。当我们看到圣餐桌上的代表耶稣身体的饼被掰开,他的宝血流出来,我们才意识到,我们的罪是多么的可怕,可恶,严重,以至于神的儿子好似圣洁的羔羊,为我们赎罪而死。’十字架最大的功用之一,就是开启人们的眼睛,使他们看到罪恶的可怕。

耶稣在这里告诉人,凡为自己的罪恶极度忧伤,凡为自己的罪在耶稣基督身上所造成的伤害而心碎;而感觉惊恐的人有福了。凡有这种经验的人,一定会得到安慰,这是痛悔的经验,‘上帝阿,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诗五十一17)。而一个真正为罪忧伤痛悔的人,神必赦免他,他也必得到赦罪之乐,而且他因着痛恨罪也要远离罪。

(哥哥代替弟弟去受绞刑的故事。)

忧伤与悔改是连在一起的,忧伤痛悔不只是在信主的时候,悔改是一生的功课。是现代生活中人人往往不喜欢的,想方设法把它从生活中抹去的,却是主耶稣让我们去经历的。只有一个常常在主面前悔改的人才能传出悔改的道。才能活出基督荣耀神,见证福音。

忧伤痛悔不是信主的那一刻才有的,而是一生在神面前的经历。

亲爱的弟兄姐妹,你常常经历圣灵的提醒责备吗?你常常会在主里忧伤痛悔吗?如果这是非常陌生的经历,是因为我们已经相当圣洁了吗?还是我们变得有些麻木了,让我们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忧伤痛悔的心神必不轻看。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必得安慰。

第三福【太5:5】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在现代社会,温柔(meek)是一个很难被引以为荣的字眼。它可能被认为没有骨气,憋屈,软弱无力。现代人认为你要有霸气,要才华横溢,要成为王者。温柔几乎跟碌碌无为等同。

可是希腊文里,温柔是一种美德,这个字常常用来形容经过训练,知道如何听从指挥,接受管制的牲畜。比如一匹烈性野马,经过长期的训练,变成一匹十分听话,顺服的赛马。他的奔跑能力还在,但是性情却变得温顺了。这就是温柔这个希腊词的一种的意思。因此这福份的解释是:每一种天性、每一个冲动、每一样欲望都在控制之下的人是有福的;完全自我控制的人,是有福的。

但这样的自我控制,是超乎人的力量,是人根本无法做到的。所以耶稣这里是在说:完全受上帝控制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只有这样,在跟从主做门徒,在服事祂的人生中,我们才能找到完全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不受自己私欲的掌控,不受自己情绪的影响,完全顺服圣灵而得到的真自由。并且因着遵行祂旨意,使我们得到真正的平安和喜乐。

而这种温柔不是天生的,是要经过长期训练的。这就要求我们是一个谦卑受教的人,是一个愿意被主破碎对付而重新建立的人;正如中国人所说的不破不立。这样的人,不是以为得着了,圣经我已经读过五遍了,那些道理我都知道了。而是象保罗那样忘记背后,努力面前,向着标杆直跑,一生做耶稣的门徒,一生做圣经的学生,一生顺服圣灵的引导,我们在一起彼此的激励、彼此的教导、彼此的操练,让圣经的真理真正运行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才能慢慢达到的一种境界。

有温柔美德的人并不是从不发怒。主耶稣是一个温柔的人,但他也有发义怒的时候。一个温柔的人只在适当的时间发怒,在不适当的时间从不发怒。如果我们要问,那什么时候是适当的时候?什么时候是不适当的时候?为了我们个人的受辱或受害而发怒,永远是不适当的;耶稣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得失利益而发怒或行神迹。因此,基督徒也不可以如此行。可是为了他人受害,为了神的公义受羞辱而发怒,却永远是适当的。耶稣在圣殿发义怒洁净圣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自私的发怒总是罪恶,不自私的发怒,能够成为洁净世上道德的动力。

耶稣说这样的温柔一定会承受地土。历史的事实也显示,凡是拥有自我控制恩赐的人,凡是欲望、天性、冲动都在神管制之下的人,一定是伟大的人物。民数记说摩西是历来所见最伟大的领袖,他完成了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壮举,并且从神领受律法。圣经形容 ‘摩西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民十二3)。摩西并不是个性软弱,没有骨气的人,他曾经是一个脾气很大的人,看见一个埃及人欺负希伯来人就出手把他打死。但那时候神无法使用他,神把它带到旷野放羊,破碎磨练40年,以至于他完全地谦卑下来,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然后神对他说,靠着我加给你的,你可以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我们读到在这个过程中有多少的麻烦,来自外面法老各式各样的刁难追杀,来自内部以色列人千奇百怪的抱怨叛逆。那时候摩西被磨得如此谦卑温柔:一听到百姓抱怨,一遇到困难,他就来到神的账幕那里跪下祷告,仰望神的帮助和带领。当他下山看到,以色列人造金牛犊,他也发烈怒摔碎石板。但这是为他们得罪神而发的义怒。而面对可拉和米利暗对他个人的攻击,他却一言不发听凭主怒。这是一个温柔的人美好的榜样。箴言的作者也曾说:‘治服己心的,强如取城’(箴十六32)。亚历山大帝就是因为缺少这种美德,使他受到了亏损。他在一次与群臣的酒宴中,未曾控制他的脾气,用一根矛扔向他最好的朋友,将朋友杀害。唯有将自己完全献给上帝,由上帝来控制的人,才会得着这里所说的温柔,就是那使他真正能够承受地土的温柔。

第三种福份完整的意思应当是:为了神的公义在适当的时候发怒,在不适当的时候不发怒的人有福了。他的本性,冲动和欲望都在神控制之下。他心存谦卑,承认自己的无知和软弱,像这样的人能够得到从神而来的丰富。


第四福【太5:6】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首先我们要思想饥、渴这两个字的意思:这不是快到吃饭时间,肚子有点饿这种的感觉,而是在百年不遇的大饥荒的期间,成千上万的人饿死。当最后粮食来的时候,有的人看见了却咽下最后一口气;还有的人拼命地用最后一点力气爬过去要吃粮食而活命,这种极度饥饿感。另外当干旱袭击草原的时候,最后的溪流也干了,一路上看到倒闭的动物和一堆堆的白白骨。当雨最后滴下来的时候,那些残留的动物张着嘴吸允雨水的场景。

这福份实际上是在询问 ‘你对于公义良善的渴慕到什么程度?’ ‘你是否也像快要饿死的人需要食物,渴死的人需要水那样的需要良善吗?’ 我们对良善的渴望,到底有多么强烈呢?

多数的人有渴求良善的本能,人觉得真善美是好的,似乎应该追求。但仅属空中楼阁,望梅止渴的程度,并不尖锐强烈。没事的时候谈论想象一番;方便的时候做一些善事。但是当需要为追求公义良善而付出代价,做出牺牲时,很多人退缩了,因为他们并不准备真正为追求良善而努力、牺牲。对他们来说,良善只是一个奢侈品,而不是像粮食、水那样的是生命的必需品,没有了我的心灵会干枯会死去。我拼了命,想方设法,像饥荒中想要得粮的人,像干旱中想要得水的人那样渴慕公义良善。

这种饥渴慕义的人,并不是已经达到良善的人,而是那全心想望良善的人。如果这福份只给那些达到良善的人,就没有一个人会蒙福了。可是这福份却临到那不论遭遇多么失败,但对崇高良善仍抱着真挚爱慕之心的人。

我曾经是一个职业音乐家,但我见过一些业余音乐爱好者深深地喜爱音乐,他们喜爱音乐的程度远超过职业的音乐家。我亲身经历一位音乐发烧友对于声音的执着追求,使我这个专业音乐人觉得汗颜。我们常常寻求:追求做主的门徒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好像很难琢磨拿捏到。我在领受这节经文的时候突然有了答案,那就是主的门徒,就是饥渴慕义的人。我们的神是完全的公义良善。他在基督里也使我们因信称义。但神不是让我们停留在仅仅因信而被称为义,就满足了;而是让我们饥渴慕义,在基督里因着新生命,靠着圣灵,按照圣经,竭力追求活出神的圣洁公义良善。这就是耶稣基督的门徒。

这种的公义良善不是一部分的良善;因为我做到一小部分就以为得到了,就沾沾自喜,就停滞不前。人们常以部分的义为满足。例如:一个人是一个洁身自好的人,很难在他身上找到丝毫道德上的过失。他的诚实、他的道德、他的高贵似乎就是无懈可击,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在他面前敞开自己倾吐自己过去失败的经历,因为会遭到他严厉的批评和他的蔑视和远离。有一种良善是带着硬心、批评、与缺乏同情心的。像这样的良善,只是部分的良善。另一方面,一个人可能具有各种的过失,他可能醉酒,赌博、发脾气,可是若有人遭遇困难,他会把他口袋里最后的一分钱,和他身上唯一的外衣送给他。这也是一种部分的良善。

饥渴慕义的福份不是以部分的良善为满足,而是渴慕完全的良善。而这一种的义的源头和本体就是神自己。饥渴慕义的人不是渴慕离开神之后人靠自己而产生的自以为义,那种有缺陷的良善公义;而是渴慕那来自神完全的良善公义,渴慕神自己。

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凡渴望全部的公义,如同饥渴的人渴望食物和水那样的人有福了,因为这样的人一定会得以进到公义良善的神的面前,与基督相连,活在主里面,在行公义,好怜悯中得到真正的满足。

这就是耶稣的门徒培训;当我们这样去追求,就是在做主门徒。而且我们会得到从神那里来的喜乐,和神的赏赐。

思考问题:

  1. 你有时会感到心灵贫乏吗?如何得到充实、满足呢?
  2. 你会为自己的罪忧伤痛悔吗?这种忧伤会产生什么结果呢?
  3. 你比以前更温柔了,还是更暴躁了?你是如何掌控自己的脾气的?
  4. 你从心里渴慕圣洁公义良善吗?如果要你付出很重的代价,或者要你改变你的习惯、个性、喜好,你还愿意追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