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7 同路人证道
【太6:1】“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
【太6:2】所以,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
【太6:3】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
【太6:4】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有古卷作“必在明处报答你”)。”
出自神的善行
一、有缺陷的施舍动机
【太6:1】“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
施舍本来是一种不计代价,不求回报的给予。在这里耶稣指出了人错误的行善动机,那就是行在人前,故意叫别人看见。这两句话似乎比行善事本身更重要,是这个行善之人的主要动机,而这正是耶稣要责备的。
为什么人会有这样的动机和表现呢?可能有几种原因:
人的施舍可能是由于想要得名望的动机。他可能是为自己能得到施舍的荣誉而施舍。如果没有人知道,或者没有宣传的价值,他根本就不肯施舍。所以在施舍中如果没有受到人适当的感谢、称赞和尊敬,他就会非常不高兴。他的施舍并不是为荣耀上帝,却是为了自己的荣耀;他的施舍主要并不是为帮助别人,而是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和权力。耶稣给他们下的定论就是,他们已经得到了他们想要从人得到赞赏了。而上帝并不喜悦他们这种的动机,因此他们得不到从上帝来的喜悦和赏赐;
第二种心态很微妙,若不是真理和圣灵的光照,人可能自己觉察不出来。那就是人的施舍行善可能主要是出于一种责任感。他的施舍可能并不是由于他被爱和怜悯的心所驱使想要施舍,而是因为他感到施舍是他无法逃避的责任。这种的责任来自良心、律法、文化的要求和压力。比如说,做儿女的要孝敬父母,如果我没有去照顾我的父母,我就没有尽到我的责任,别人就会看我是一个不负责任,不近人情的,甚至是大逆不道的人。做丈夫的要照顾妻子,如果我的配偶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出于责任心,我要负责照顾他到底,否则别人会看我是无情无义的人。我如果要成为一个被人认可,被人尊重的好人,就一定要做一些社会公益的事情。不能说,这里面没有一点爱和怜悯,但责任是主要的推动力。当我反思自己以前作为传道人,我也有类似的经历:有时我因为一些原因不太想去参加一些聚会,或去做一些的探访,但是出于责任心,如果我不去就不是一个好牧者,就对不起神,对不起教会,所以就勉强自己去了。
当人被这种责任心促使去行善的时候,他就会希望要让周围的人知道和看见,表明他已经尽了他的责任,他是一个负责任的好人。有时我们可能在神的面前也怀有这样的心态,仅仅是出于责任而去施舍行善来满足自己在神面前的责任心。
而且,以这样的心态施舍往往容易站在一个道德的高度,容易给以道德性的教训,使施予者有一种自高自大的乐趣。有人在施舍的时候会说,你看神如何赐福我,神如何如何使我的儿女都那么有成就,无意中使接受的人有一种自卑感,觉得神不那么爱他。有人不这么说,但会这样的想。有一位属灵的前辈姊妹做出这样的一个回忆和反思:在苏格兰的一个城市格拉斯哥每逢周六晚间,有许多醉酒的人。她写道:‘多年以来,每主日的下午,我父亲就到所有的警局拘留所兜一圈,用半块钱币把周末的酒鬼保释出来,使他们不至于在礼拜一早上失去他们的工作。他要每个人签字担保在下周的工资内归还这半块银币。’无疑地,他做的一切是完全对的,但他是以很体面的自高自大方式去做,且在施舍中加上道德训词。他很清楚的感觉到自己与那些受助者在道德上大有差别。当一个人为责任感,即使为了在神面前的责任感而给予时,他可能慷慨地把东西送给别人;但有一件决不肯给人的,就是他自己,因此他的给予是不完全的。
我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是东方的文化对人有很重的责任要求,这种的责任是出于内在的良心道德和外在的律法文化对人的要求而形成的。不能说,这种责任不好,从一般人的角度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是相当不错的人;这种的责任心能够维持家庭社会,人际关系的稳定,使人能够行在大家有共识的基本行为的准则范围之内。但在神的家中,对于一个基督的门徒来说,我们的施舍、善行不能仅仅停留在这种责任心的层面,如果我们把这些带到教会,并且维持在那里,觉得已经够了、满足了,我们就无法晋升到更深一层,那就是经历被神的大爱和良善所充满而活出来的施舍与善行。
【太6:2】所以,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
【太6:3】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
【太6:4】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有古卷作“必在明处报答你”)。”
二、效法基督的施予
施舍本来是一种不计代价,不求回报的给予。施舍必定要出于爱心自然的流露。如何去理解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处。但在前面一处,耶稣又教导。【太5:16】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到底是行在暗处,还是照在人前?
我的理解是耶稣这句话主要是要和前一句形容把善事故意行在人前做一个鲜明的对比。【太6:2】所以,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在一个身体当中不要让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似乎也不可能,因为是一个身体吗。“不要让他知道”的意思是不要大肆宣扬,故意让人知道。“行在暗处”的意思是一个非常自然的流露,连行善的本人都没有太注意到!就好像呼吸空气,或一个人早晨起来吃早餐,他天天如此做,非常固定自然。他自己知道吗?当然知道;但他不会特别去注意这件事,更不会给他的朋友圈发信息说我今天吃早餐了。
耶稣的意思是当一个跟随耶稣的门徒行善时,完全出于他里面的爱和怜悯,就好像早晨起来饿了吃早餐那样的自然平常,完全不会去故意渲染。他自己在世上医治了瞎眼的瘸腿的、长大麻风的,通常都告诉他们,不要到处去渲染,不要去告诉人。
我们应该效法耶稣基督完全施予的榜样。保罗写信给他在哥林多的教会说:‘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祂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祂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林后八9)
祂为我们降生在马槽里,
【腓2:6】他本有 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 神同等为强夺的,
【腓2:7】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
【腓2:8】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太20:28】正如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
他不但给我们一些东西,给我们带来一些祝福,他是把自己毫无保留的给了我们,甚至为我们牺牲了他的性命,在十字架上还为我们罪人代求。
所以我们的施予决不能出于冷淡的,自以为牺牲的责任感;更不能为求得自我的荣耀和他人的称赞。施舍必定要出于爱心自然的流露,施予的善行绝对不仅限于物质的付出和给予,当看到一个人有心灵的需要去关心他,付出时间、精力和爱,这可能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给予。最高层次的,就像耶稣,把自己完全的给了我们,也是我们要效法他的,像祂一样地将自己奉献给神,给予别人。
施舍带来神的赏赐
【太6:4】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有古卷作“必在明处报答你”)
施舍本来就是一种不计代价,不求回报,发自于真诚爱心的给予。在这里我们遇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基督徒的爱心施予中应不应该期待上帝的赏赐呢?
常说在基督徒的生活中不应该有索取赏赐的动机。我们要为了善而行善,好的德性的本身就是报赏,因此获得赏赐的观念需要从基督徒的生活中完全除去。
表面上看来,这是一个十分美好而高尚的观点,但好像并不是耶稣所持的观点。在第六章耶稣三次提到赏赐。正确的施舍,正确的祈祷与正确的禁食,都会得到赏赐。在耶稣的教训中,还有许多提到赏赐的例子:
祂提到那忠心忍受逼迫的人,忍受侮辱却不怀怨的人,他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太五12);
祂说凡因门徒的名,把一杯凉水拿给弟兄中最小的一个喝,就不会没有赏赐(太十42);
才干比喻中论到忠心的仆人,将会得到赏赐(太廿五14-30)。
最后审判的比喻,明显地指出:赏赐与惩罚是按照我们对别人的需要的反应而定(太廿五31-46)。
耶稣显然是多次多方地使用赏赐和惩罚的字眼。我们也要小心留意,不要以为自己在赏赐方面的想法,比耶稣更加属灵。而是要用心去领受耶稣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看到如果完全排除赏罚,就等于说世界至终是不公平的。因为善人与恶人都有同样的结局,也就是等于说上帝并不在乎人的好坏;再坦白一些说,行善是没有意义的,一个人所以要过良善的生活,不过罪恶的生活,也是没有持殊理由的。完全将赏罚废除,就等于说上帝既不公义也不慈爱。要使生命有意义,必须要有赏罚,这不是人发明出来的,而是神所定规,也为我们启示出来的。我们要欣然的接受,不要以为我们比神更清高,廉洁不需要赏赐。如果一个人存有这样的心态,也许是因为对神没有信心而因此产生的一种不在乎的心态。
那基督徒对赏赐应该有怎样的心态呢?
1、 耶稣所说的赏赐,并不一定是指物质方面。在旧约中良善与物质的赏赐的确有很密切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很富有,如果他的田地肥沃,收成丰富,儿女众多,牲畜成群,很有可能表明他是一个好人。好像亚伯拉罕,约伯。
但耶稣应许给祂门徒的应该主要不是指物质上的兴旺。反倒应许他们要面对逼迫、痛苦、死亡。也许在天国里神要丰厚的赏赐,我们,包括物质的丰富,但在今生基督徒要做好准备面对苦难、逼迫、贫穷。
2、至高的赏赐决不会临到一个只为了寻求赏赐的人。如果一个人经常在寻找报答,时常计算,自认为能够从神赚到很多,他反而会失去他所寻找的报酬,因为他对于上帝和人生有错误的看法。一个时常计算报酬的人,是以律法的观点,雇佣的观点来看人生。他总是在想我做什么,赚多少。他总是想在上帝面前报帐说:‘我已经做了这么多,现在我要求报酬。’
这观点基本的错误,是以律法而不是以爱来看人生,假使我们深切热诚地、谦卑无私地爱上一个人,我们一定会认为,即使把我们所有的一切都给了他,仍嫌不够;即使把太阳,月亮、星星也给了他,也不能报答他的恩惠,凡在爱中的人,常会感到亏欠,他心中不会有索取报酬的意念。人若以法律的观点来看人生,他可能随时想到他要得的报酬;人若以爱的观点来看人生,得报酬的观念决不会进入他的心中。
所以我们相信神的赏赐,我们感谢神的赏赐,但我们不是为了赏赐而行善,而是因为神的大爱的感召。凡只是为了寻求回报,并计算应得报酬的人,反而得不到;凡纯綷以爱为动机,从不想到他配得上任何 报酬的人,却要真正的得到。令人希奇的是赏赐是基督徒人生的副产品,又是最终的结果。
基督徒的报酬我们现在必须要接下去问道:基督徒人生的赏赐是什么呢?
基督徒的第一件报酬就是满足。作正当的事,顺服耶稣基督,不计较得失地遵行祂的旨意,总是带来满足。人若作正事。顺服耶稣基督,可能会失去他的财产、地位,甚至终于被关于监狱;他也可能在世上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孤单、受人批评,但是他仍有内在的满足,且远胜过他在物质和肉体上一切的损失。这种满足决不能以他的存款和房地产来衡量,在今世是无可比拟的,它所带来的是生命的冠冕。我想到托尔斯泰笔下的鞋匠马丁,当他读了圣经,照着主耶稣的教导去生活,去对待顾客,帮助有需要的贫穷人,他意识到他就是做在耶稣身上,接待了耶稣。他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踏实和满足。我相信托尔斯泰有这样亲身的经历,他的里面有因着跟随耶稣,遵行他的旨意而得到的满足和喜乐,否则他写不出这样的著作。
诗人乔治霍布特(Geroge Herbert)跟他的朋友们在一起组织一个小型的管弦乐队,时常相聚在一起练演奏乐器,他是其中的会员之一。一次他正要去与他的朋友一起演奏,走到半路上看见一个运货的车夫,他的车子深陷在路旁的淤泥之中。乔治霍布特把他的乐器放在一边,去帮助这个人。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才把车子从泥浆里面拉出来,他自己弄得满身是泥。他赶到朋友家时,已经错过了练习时间。他把迟到的原因告诉他们。一位朋友说:‘你错过了音乐的乐趣。’乔治霍布特微笑着说:‘可是我今天晚上睡觉在梦里会歌唱。’他已经有了满足,因他做了像基督那样的事。
一位英国最有名的整容专家,在战时,他放弃了每年可赚十万英镑的私人业务,把全部时间用来重整在战时被烧伤与残肢的空军人员的脸面和身体。有人问他说:‘麦克,你有什么野心?’他回答说:‘我要作一个好工匠。’一年十万英镑与圆满完成无私的工作所得到的满足比较,实在算不得什么。
一位黑人弟兄帮助我的经历,他谢谢我,因为我给了他机会使他的今天过得有意义。基督徒的第一件回报,是世上的金钱所买不到的满足。
基督徒人生的第二件回报,就是神会把更多的恩赐和工作给我们做。基督徒报酬观念似非而是的地方,就是一件工作做得很好,并不是带来一味的休息与轻松;却带来更大的恩赐和机会。在论及才干的比喻中,那些忠实的仆人所得到的回报乃是更大的责任(太廿五14-30)。基督徒的回报正与世界的回报相反,世界的回报将是一段轻松悠闲的生活,基督徒的回报乃是上帝要把愈来愈多的服事上帝与别人机会给我们,当然,他也会把更多的能力和恩赐给我们。这种的服事不是汗流满面才能糊口这种无奈的工作,而是充满能力和恩赐,也是满有果效和喜乐满足的服事。
基督徒第三件、也是最后的一件回报,就是历代以来人们所盼望的──得以见到上帝。属世的人,从来也没想到过上帝;想到与上帝面对面的时候,将是一个恐怖而不是喜乐的经验。人若走自己的路,就愈来愈与上帝相远,直到最后,上帝竟变成了他终日躲避不欲见面的陌生人。可是若有人全力追求与上帝同行,顺服上帝,并以良善作为他终日追寻的对象,于是他的生命就一日比一日更接近上帝,直到最后,他将毫无惧怕且满有喜乐的进到上帝面前,这就是最大的报酬。
问题讨论:
- 分享你曾经从基督徒领受过的恩惠和帮助,对你有什么影响?
- 你是否有经历过从得到给的改变,是什么因素促使了这种改变?你感觉到任何从神那里来的赏赐吗?